買房心得 | 新北市中古屋 斡旋、議價 - 成交篇


本篇只是想分享買房的過程跟心得,結果不小心寫得落落長~~如果懶得看這麼多字的人可以只看粗體字及最後面的心得整理就好囉~

看了一陣子的房子,除了三房是必要條件之外,在房子的條件中,覺得生活機能跟交通方便是前幾大因素,在有限的預算內,我們最後鎖定捷運站附近的某個社區的4樓跟18樓。

4樓跟18樓室內大約22、23坪,權狀各是29和28坪,因為已經是20年的老屋,公設比不高,所以還可以有大客廳跟小三房。4樓是和房仲A帶看的,18樓是房仲B帶看的,雖然兩個房仲是同一間總公司,但不同分店,所以如果要買,會跟各自帶看的仲介買。

其實我們一開始最喜歡的是18樓,除了屋況比較好之外,這個社區的位置也有很大的差別,18樓有景觀,採光跟通風良好,4樓因為面中庭,採光跟通風都差了一些,而且4樓的後陽台還看的到醫院急診室(其實我對這個有點在意)。但礙於18樓價錢太高的關係,所以討論過後決定先從4樓出價。房仲說,4樓一直都有降價的消息,但是18樓從來沒有降過。

每次看房時我一定會問房仲,這房子開始賣多久了?這個問題滿重要的~假設剛開始拿出來賣,通常價格都很硬,屋主通常不願意降價。但隨著時間久了,不管有沒有人詢問,或者出價,都會影響屋主的信心,除非屋主急售,建議還是找已經買了一段時間的物件會比較好下(或者等他一段時間)。


對4樓(房仲A)出斡旋過程:

4樓跟18樓都賣了3.4個月以上了,雖然我跟我先生沒有很喜歡4樓,但是考量到他的價錢比較低,就先出價看看,如果便宜買到就算加上裝潢,還是滿划算的。

我們斡旋出了一個低於屋主底價80萬的價格,因為屋主底價是房仲A說的,我們認為這應該不是真的底價,所以斡旋價格出的很保守。我先生也一直抱持的沒買到就算了的心態(攤手),仲介一來一回的幫我們議價,最後談到了低於屋主底價的40萬,也就是高於斡旋金的40萬的價錢。

其實這個價錢也還算是便宜,我也還可以接受,但是我先生只同意加20萬,一方面是因為4樓我們也沒真的非常喜歡非買到不可,也有另外考慮的兩間房子在選擇,所以我先生對價錢方面很堅持。

因為有其他喜歡的房子在考慮,所以我們最多只打算加個20萬,如果流局就算了,至少知道屋主願意賣的價格。假設之後還是喜歡這間,再重新出價一次就可以了。因為我們表現的態度比較消極,房仲A反而有點緊張,想要我們跟屋主出來見個面談價錢。

如果屋主願意出來談價錢,表示談的價錢已經離成交價不遠了,但我們沒那麼確定的想買這間(還是想用比較便宜的價錢買到),怕當天會有趕鴨子上架的情形(例如不得不加價),或者最後價錢沒談成不歡而散,因為我們還是保留著之後可能會買4樓的可能,所以不想讓屋主留下不好的印象,也不想浪費雙方時間,所以就先拒絕出來見面談。

但是,在斡旋的第5天(我們斡旋期間是訂10天),突然接到房仲A的電話,他說別的店突然殺出一個買家,願意用屋主底價買(也就是我們當初出的價錢再加40萬),當天已經下了斡旋,斡旋金就是成交價,而且隔天就要簽約。弄得我有點緊張,雖然我沒那麼喜歡4樓,但還是抱著一絲的希望可以用理想的價錢買下它。一般網路上的人聽到房仲A這樣的說詞,一定會說這是房仲在演戲、假買家之類的~目的只是想要引誘你趕快出價。雖然我很緊張,我先生還是不動如山的說,最多只願意加20萬。

當天房仲A有來找我,希望能勸說我們多加一點價把4樓買下來,畢竟他們也努力的談價錢,不想就這樣把機會讓給別人,就差一點點的價錢,房仲當然也很希望幫我們成交。

最後房仲A跟我說,我們跟另外的買家價差20萬,這中間的價差即便他們願意犧牲仲介費來成交,以公司的立場來說,還是會選擇最大的獲利為優先,所以是幫不了我的意思~除非我願意加價20萬達到屋主底價,並且讓房仲A當天讓屋主簽約成交,才有機會買到。但我先生依舊不動如山><

隔天晚上房仲A打來說真的售出了,不過我心裡還是抱著一絲希望這是假消息,畢竟網路上說這也可能演戲(網路上資料看多了)。但再隔一天,我看物件還沒下架,我就打電話去別的仲介公司問(4樓不是專任約,別間仲介公司也有刊登),看它是否真的賣出了,得到的答案是...4樓的房仲A真的沒有騙我!

確認4樓賣出了以後,心裡有點小失落,因為另外喜歡的兩個房子價錢都略高,但我是一個得失心很重的人,選項少了一個之後,不管如何都想買到其中一間。(得失心很重~不要學我比較好)


對18樓(房仲B)出價過程:

在4樓斡旋期間(4樓賣掉的前兩天),得到房仲B給我的消息:友店前一陣子有人對18樓出價,談出屋主的底價了,比之前我打探到的價錢少了50萬。

得到這個消息後我們決定談談看價錢,之前就是因為18樓價格太高而不敢出手,現在降價了沒有理由不試試看。友店的競爭對手出到低於底價50萬的時候,屋主已經有些動搖,再加上友店競爭對手人在國外,交屋期限會拉長,加上價錢還有一點差距,造成屋主的遲疑,所以當天的談價並沒有成功。(聽到這段話,應該也會有很多人覺得這是仲介話術哈哈)

房仲B說:一但賣方價錢明朗,就離成交不遠了。
其實我也是這麼認為的,我會收到降價的訊息,表示其他對這間房子有興趣的買家也會被通知到,願意出價的人就會慢慢的浮出來。至於這段話要不要聽信是見仁見智,如果沒有很喜歡這個房子,或者有別間房子比較喜歡,你也可以把他當成仲介的話術。但如果你很喜歡,這段話就是事實,除非你喜歡的房子很冷門,不論是各條件或價錢都沒有競爭力,但一般來說,生活機能好交通又方便、屋況好的,只要開價不要太離譜,賣掉只是遲早的事情。

而即將要賣掉的時機要來了,所以我覺得要出手就要快,再猶豫下去就會被別人買走,所以我希望可以速戰速決。

我對房仲B表示,我們要等競爭對手斡旋期間結束後再來出價,避免變成墊高房價的工具,也表示不喜歡競爭,假設我比競爭對手多出了20萬,對手也再多加20萬,那就變成一個惡性競爭,可能會比預期的價錢買下房子。

房仲B了解我的想法後,先詢問我願意出的價錢(高於對手出的價),再跟屋主說我們可以不用考慮的馬上簽約跑流程交屋,這是我們的優勢。在跟房仲B談完後,立刻就約了屋主隔天在士林的簽約中心談。

當天有先跟房仲B沙盤推演,他說見到屋主本人,就不要再挑剔屋子來當作殺價的工具。我說沒問題,我一定會表現出很喜歡這個房子,很想要買的態度。這點我也認同,如果距離屋主底價沒差太遠,除非耳根子很硬的人,不然大家都會想趕快成交了事的,見面時的感覺也很重要,如果買家態度不好,因為房子本身有競爭力,他可以選擇賣給下一個買家的~

在簽約中心有和屋主見面聊了一下,之後我們就到不同的房間談價錢。一來一回議價後,結果當天果然成交了,而且是低於屋主底價(房仲B說的底價,真實性未知)、也低於我願意出的最高價格,所以能用這個價錢買到我真的非常開心。因為在一開始看到這個房子時,我覺得要用這樣的價錢買下來不太可能的。


買房心得:

1. 好的房仲很重要

看房期間也看過一些房仲,大部分的房仲溝通起來都還算舒服,不會油條 (油條的房仲我已經先排除了,不會打算跟他買)。如果你涉世未深很可能被仲介牽著鼻子走,所以千萬不要跟你不對盤的房仲買房,除非你喜歡的房子剛好是專任約也剛好只有他在賣...那就無解了(但基本上就算是專任約也不會只有一個房仲可以賣)
這次買房的經驗讓我發現,房仲的角色真的太重要了阿~遇到一個理念合得來也願意幫你爭取的房仲真的很重要,房仲B知道我們是真心想買,不會搞一些小動作,來幫助我們買到房子(不敢說是很低的價錢,但起碼我覺得價錢很合理),甚至議價到最後主動讓出部分的仲介費,先不管是真是假,用這個價錢買到喜歡的房子我已經很滿意了,而且很有效率、很阿莎力,幾乎沒有等待期就成交。但這不表示房仲A不好,房仲A人也滿誠懇積極的,可能就沒有緣分...我們不夠喜歡4樓吧XD

2. 買的時機點很重要

通常剛開始賣的房子,屋主願意降價的機率比較低,在經過一些買家出過的低價後,慢慢的會被打擊信心,屋主的心態會改變。如果在房子剛推出的時候就打算出手議價,也是有可能成功用理想價錢買下,但如果失敗,就是幫之後出手的人先鋪路。
所以當有人出過價,屋主也開始考慮的時候,這時候就是出手的好時機。(但是房仲說的話要不要信還是看個人,但我基本上是相信我喜歡的房子別人也會喜歡,它沒有這麼冷門~)

3. 緣分很重要

如果沒有緣份就沒有時機點出手這件事了,假設在我們之前,競爭對手在談價的過程中,最後願意加價一些,或許就成交了。如果我們當初願意對4樓加價20萬,就會買到4樓而不是最喜歡的18樓了,所以能順利買到房子這件事情,其實還是很靠緣分的。

4. 房子是自己喜歡的最重要

買房子一定要議價,房子好不好議價取決於他的比價性,假設附近相同條件的物件非常多,他的比價性就很高,因為選擇多,建議可以多看看再來比價、談價。相反的,比價性低又熱門的,價格就比較不好降,出手的時機點滿重要的,一個不小心就會被對手買走。像我們買的18樓,在我們預算下,前後2個捷運站的距離可以說是選擇非常少。
但對於自己喜歡的房子總是很難談到很低的價錢,所以建議要多找幾間喜歡的房子當備案,如果價格太高、或者就算買不到,還有幾間可以選擇。
最後強調~在有限的預算下,房子沒有十全十美的,就算有,也輪不到你慢慢挑,一定馬上就被買走。所以建議大家,真正喜歡的房子不要計較那幾萬元,只要不要買貴,買到的開心絕對大於那點價差。*我先生到現在還是覺得買的價錢有點高,但我覺得在預算下買到喜歡的房子很令人開心~


延伸閱讀:買房心得 | 新北市中古屋 名下有房之貸款、成數及利率問題 - 房貸篇

留言